美剧天堂

  • 山不在高 flink
    水不在深 flink
    淡泊明志 flink

    美剧天堂 > 儿童成长 >

    十岁成长礼 让我们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5-15

      《礼记·曲礼》有言:“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十岁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意味着孩子们即将告别幼稚的童年,迈入憧憬无边的少年时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市许多学校、家长纷纷筹备策划给孩子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十岁成长礼,庆贺孩子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年。

      最近,镇江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小北同学每周五放学后,都要和班上的几个学乐器的同学一起排练节目。原来她班准备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举行一个班级成长礼联欢会,她们的节目是民乐合奏,古筝、琵琶、二胡、竹笛……这些民族乐器的合奏不好好练习一番可不成。原来,她们班上每个小朋友都要准备节目,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庆祝自己十岁的生日,这段时间的“班级家长qq群”也格外热闹,家长们自发成立了一个筹备委员会,家长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编排节目、写主持串词串、采购活动用品……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京口实验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朱春蓉也与记者分享了她们班曾举行有一个“成长、感恩”的集体生日会:幻灯片播放孩子们一、二、三年级活动照片;集体朗诵诗歌《我们十岁了》;10人一组技能pk;亲子游戏;行成长礼;吃一块“成长糕”、唱生日歌、写心愿卡挂成长树;最后家长牵着孩子们的手一同跨过成长门。整个成长礼庄严、感人、温馨,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让他们开始理解“坚强、宽容、自信、勇气和爱”。

      对于红旗小学整个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去年的成长礼也很特别——家长一起走进部队。在军营里,参观战士们的营房,观看战士们的日常训练和部队的爱国宣传片,还在战士们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实践,学着折被子整理内务,真实地体验部队生活。刘昱含小朋友说:“在电视上看到的部队生活,与自己亲身经历的军营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队列表演中,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与我们的东倒西歪队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明白做事需要同心协力,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不少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十岁成长的记录,市红旗小学三年级年级组组长华宁介绍,在植树节那个周末,该校三(2)班的十几个家长从江心洲找来橘子树苗木,自发组织去句容的农场植树,和孩子在十岁的春天栽下希望。

      在红旗小学采访时,记者在操场上遇到一群正在玩无线电的五年级学生。说到成长礼个个都很兴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有好玩的节目”,“最感动的还是爸爸妈妈写给我的信,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同学还告诉记者,从十周岁开始,爸妈给她零花钱了,她准备攒起来找机会请爸妈去吃面条。

      在采访中,不少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十岁成长礼不仅仅是学生的“课程”,更是家庭的“课程”,这种仪式让家校共育达到了一种和谐,对亲历整个活动的家长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体验。对市红旗小学四(5)班的龚柯羽同学和家长龚亮来说,在军营里一起度过的十岁成人礼活动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龚亮感触地说:“从神秘、好奇、兴奋到激动、感动、感悟,女儿和我收获都很大。在女儿参加队列训练时,看到她认真专注的表情,有力但稚嫩的动作,我真切感受到她的变化。活动回来后,她变得更自信了,依赖、任性、磨蹭的时候少了,有时候周末一个人在家,独自看书、作业,也自得其乐。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们感到很欣慰。”

      这段日子,马先生就正在积极配合学校筹备孩子成长礼活动,他认为成长礼是很有意义的,“入少先队有入队仪式,入学有入学仪式,入团有入团仪式——很多人生成长的节点是需要很正式的仪式感的。十岁,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学校给孩子们做十岁的成长礼,用一种仪式感的集体形式来告诉孩子,他(她)十岁了,来开启孩子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还是挺好的,我们也愿意配合。对于家长而言也是一个提醒,孩子长大了,要以更加平等的姿态去审视与孩子的相处。”

      市教育局德育处孙国芳副处长介绍,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从未成年人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做一个文明有德之人。其中,四仪就包括有“成长仪式”。目前,镇江市各个小学都在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理念,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成长礼。“利用十岁成长礼,对孩子进行仪式教育,就是在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构建一个场景,触及心灵,让孩子体会到,他(她)长大了。”

      “给三年级的孩子办十岁成长礼只是个形式,最终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们以后要学会分享,懂得感恩,不再任性和自我;同时也是告诉家长,要面对孩子的成长,给他们空间去质疑,要懂得这是成熟的表现。”市红旗小学副校长乔贝认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当然,也有民俗专家认为当下成长礼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搞活动”“文艺联欢”的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习俗的传承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省非遗专家组成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吴林森指出,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优秀的民俗文化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民俗文化,从而热爱我们的中华文化,当然是件好事。然而,文化的自觉是全民的,民俗文化说到底,是老百姓的生活文化。市民间艺术馆副馆长罗戎平也认为,把每个不同的孩子的10岁生日,作为一种仪式引进校园,搞成一律化,集体化,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要进行这种10岁的成长仪式的活动,建议能针对10岁这个特定的年龄段的特定特征,贴近当今生活,活动内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明朗贴切,让10岁的孩子易学、易懂、易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